西洋刀叉吃窝头

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曾经风流倜傥,留学德国,到晚年已经很穷了,只能吃窝窝头,但他吃窝窝头却用西洋刀叉——这是他当年留学德国时留下的习惯。虽然很穷了,但是吃西餐的习惯可很难改。

可见一种习惯形成了之后,是很难改变的,就象小时候就说的家乡话,即使他成功成名了,即使很富裕了,房子、车子都换了,但是这个口音还是改不了。所谓乡音无改鬓毛衰。即使头发都白了,还是乡音不改。

好的习惯、教养会让人受益一生。犹如树苗小时候弄直,长大了就自然是直的。等成型了就不好改了。

正因为如此,小时候成长的环境也很重要,所以有了孟母三迁的典故,就是希望孩子有一个成长的好环境。人说跟好学好,跟坏学歹。因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的典故也是这个也是,花钱买房子很容易,但是能够和品行高雅的人在一起不简单。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如果没有经济条件去选择外在的环境,那么读书也是一个最佳的选择。古代的经典著作都是浓缩了千百年来的精华。

李密牛角挂书,虽是放牛郎,也是喜欢读书。

张华带书放羊,虽是放羊倌,也是手不释卷。

小时侯学到的东西可以让人终生难忘,人的大脑就象一个容器一样,好东西装的多了,自然就会有好的品行,因为人的行为都是思想支配的。反之,亦然。

常看书的人,自然知道岳飞的忠,关羽的義,韩信的忍,诸葛亮的智,苏东坡的豪放,娄师德的大度······

不用刻意的如何,潜移默化中机会受到熏陶和感染,所谓“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讲的也是这个意思吧。

《乔家家训》中说:有学问曰富,有廉耻曰贵,是谓富贵。

如果用这个来衡量的话,富贵也不是那么的难,多读好书,自然就有了学问,精神财富自然就多了。

学富五车,是不是也有这样一层涵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