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独立的一个人。——林语堂
半世繁华,半世僧
他的一生都是传奇。李叔同,号息霜,出生积善之家,秉承家学,潇洒倜傥,才华横溢。他笔下有「小雅尽废兮,出车采薇矣」的婉约,也有「杨柳青青,桃花带笑,万物皆春,男儿年少」的率真;他写下世人传唱的「送别」,又是中国油画的鼻祖、现代版画的创作和提倡者;他可以反串吟唱《茶花女》亦能粉墨登场《黄天霸》;他善钢琴亦能古琴,甚至在浙江第一师范同事担任了音乐、美术教师……他对近代文艺领域无不涉足,有着音乐家、画家、教育家、书法家等多重身份。因自幼受儒家文化教育,忠孝节义等传统思想深深的影响着他的一生,他在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等多个领域,都有里程碑式的贡献。出家前,他以文采风流知名于世;虎跑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号晚晴老人,洗净铅华,笃志修行,成为第十一代律学宗师为世人景仰。出家后的弘一法师,将诸般艺能基本抛弃,仅留下写字一科,而他的「书法」老而弥笃,也渐变成有书无「法」,并完成了他在书法艺术上的脱胎换骨。
弘一 行书《菜根谭》册页 水墨纸本33×43 cm.×24约1.3平尺
【著录】《弘一大师法书集 华枝春满 手稿信札卷》第87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17年。【出版】《弘一法师书法集》第52-65页,西泠印社出版社,2022年10月。【说明】上款人「法空法师」(1878-1936),俗名陈今实,别号隐樵,16岁在枫亭会元寺落发为僧,后到马来西亚槟城兴建观音寺。1931年,法空禅师回国,驻锡厦门妙释寺,圆寂于妙释寺。弘一法师为其书《法空禅师传》记其生平行迹,特别提及他在槟城创办动物园之功德,称他「善知物性」,并以「化及禽兽,恩治蛮夷」赞之。对法空的书法,弘一法师备加推崇,称「其得之者,珍逾球琳」。据《李叔同文集》记载,弘一法师一生只曾为14位名人写传记,其中一位便是法空禅师,可见相交甚密。
此套《菜根谭》册页创作于1935年,这一时期的弘一,“目力大衰”,在书法方面他按“佛法即世间法”的理路,他将“工”“活”融合的理想之体,从观念开始作为“帖体”来继续实践,往“工整”推进。弘一的楷书、行楷向理事双遣的上乘精进,在笔画、笔势、结构,甚至在墨法上,恭敬中放情的抒写,有奇险归周正的把控……理想书体已具轮廓。弘一在“雅—我—俗”和“帖—我—碑”问题中,找到了个性化理事无碍的艺术定位及其操作亲证后的系列技巧,让自己的楷书、行楷创作进入了哲学意义上的较前更纯粹的“游戏”境界,与现实功利无关,与纷纭评价无关,淡然顺其因缘落笔,作用于人性、文化和历史。
正如马一浮所言:“弘一书法的渊源,上规秦汉篆隶,所以根底扎实。未出家前以沉雄浑厚胜,这是致力北碑的特徵。削发后,精神面貌为之一变。现在芒鞋跣足,云游十数载,和在西湖虎跑、玉泉的情景又起了不同程度的变迁。如今是经过佛学的陶冶,再变而为恬淡静穆,雾月光风,如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之笔,这是个人的修养所致。没有这种修养,即或临摹千万遍,不过刻鹄类鹜而己。”
此套册页行楷书,不讲究大小参差、错落有致,也不讲究字与字之间的牵绕连带。字的大小基本一致,而且笔画的粗细变化亦不大,字形瘦长,无一渴笔,无一飞白,墨浓如漆,亦不嫌臃肿。“横竪”化“点”,是一种简;不求墨色变化,是一种简;笔画粗细的大致相同,不求中锋、偏锋的对比、笔画宽窄的对比,还是一种简。
作为弘一晚年书法的代表作,整套作品平淡而持重,充满了佛法的静穆之气,用笔上明显圆起圆收、力量内敛,笔画简练,字形纵向舒展,章法疏朗,气息温文尔雅。此时弘一个人风格已经稳定,真正能给人以平淡、恬静、衝逸之感。这种恬静洒脱也正是“弘一体”楷书的独特特徵,线条中充满著生命感,书法线条是有血有肉的,能表现出精神气质,被赋予了书者的意识和情感。他的书法已经超越了本体的艺术价值,成为一种净化人心,普度众生的载体,赋予了崇高的精神价值。
正如弘一法师所言,“朽人所写之字,应作一张图案画观之则可矣”。他的字不仅仅是书法的艺术,更可当画看待,行笔变化,经营位置,却又似不事修饰,不求意趣,看似稚拙,每一笔的位置都恰到好处,从容、祥和的意味可以从作品中流露出来。
弘一认为其作品“四边所留剩之空白纸,于装裱时,乞嘱裱工万万不可裁去。因此四边空白,皆有意义,甚为美观。若随意裁去,则大违朽人之用心计划矣。”,此套册页藏家或许是遵循弘一大师这一理念,保留作品原貌,未托裱,纸背“四尺玉版宣”“锦云堂制”依旧可见。
用弘一大师的美学观点,“在艺术上有所谓的三原则。即:统一;变化;整齐。这在西洋绘画方面是认为很重要的。我便借来用在此地,以批评一幅字的好坏。”那么,此套册页正是满足他这一审美标准的创作。
- 来自 北京
- 精华 0
- 注册 2006-12-3
- 行业 商业贸易
《菜根谭》是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出世入世、学道修道、补过进 德、完善人生的语录体文集。“菜根谭”,借用宋儒汪革语“人就咬得菜根,则百事可成。”其好友于孔兼谓:“其谭性命直入玄微,道人情曲尽岩险。俯仰天地,见胸次之夷犹;尘芥功名,知识趣之高远。笔底陶铸,无非绿树青山;口吻化工,尽是鸢飞鱼跃。”清代三山病夫谓:“凡种菜者,必要厚培其根,其味乃厚。”这些说法概括的就是《菜根谭》的中心思想:一个人只要耐得住清苦,坚定操守,不断磨练自己,不论做什麽事情,都会有所成就。《菜根谭》揉合了儒家中庸自强、佛家出世宽宏和道家无为洒脱的思想,结合自身体验,形成了一套出世人世的法则,其中的人生哲理对今人仍有很大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