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快捷导航

精彩推荐:MY0511客户端下载

    • 希尔顿欢朋酒店

    • 公益体彩 乐善人生

    • 官塘桥鹏龙星徽奔驰

    • 天然石材·人造石

    » 梦溪论坛 » 百姓话题 » 寻访谏壁大雩山
    百姓话题  >  [镇江文化] 寻访谏壁大雩山     
    查看: 4424  回复: 22
     23  1/5  1  2  3  4  5  > 
    [镇江文化] 寻访谏壁大雩山      查看: 4424  回复: 22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15-6-17
    •  
    寻访谏壁大雩山

    寻访谏壁大雩山
    2023年12月3号和城市山林一众网友2--30人,在谏壁月湖站台集合,进行人文寻访,探访和攀登雩山。雩山位于谏壁镇月湖街南侧,海拔126米,因为有镇江历史上第一位南朝宋刘裕父母的陵墓而有盛名。镇江文旅网城市山林板块户外活动网友们几乎每年都攀登寻访大雩山,我还是第一次来。记得几年前一个麦苗青青的季节,我和老年大学一行参加爬大雩山寻访,公交车从镇江来到谏壁,站台上怎么等也没有看见大部队,才知道因为两天前下雨,怕山路泥泞,活动取消了。
    我小时候就知道大雩山。他耸立在外婆老家龙嘴村房屋大门的左前侧,也有说龙嘴村就是雩山的余脉。村头有一股清流,不知道是不是泉水,像一个小瀑布,一年到头哗哗的流淌,老人告诉我就是因为村口有龙嘴吐水,我们家先祖“逃番”来到这风水宝地安家落户。小时候的我,经常遥遥的看着不远处起伏的大雩山发呆,想象着山里会有神仙的故事,稍长后问了大人,知道了大山的名字叫“雩山”。所以那次因为地面泥泞取消爬雩山我真是有点遗憾。
    初冬的暖阳热乎乎的,大家来到雩山西侧山脚下,打算从西往东分别穿越雩山连绵四个山峰,雩山最高峰叫大雩山。
    志书说秦始皇领褚衣徒,破镇江“王气”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可是镇江王气依然存在。南朝宋时期的镇江走出了第一位,他就是刘裕,看来镇江龙气真是由地脉而兴,不那么容易破。他称帝后,追尊父亲刘翘为孝,葬镇江雩山,镇江就有了这第一座帝陵曰兴甯陵。后来其母去世,也安葬在这里。 武帝母亲墓葬,曰熙甯陵。《光绪丹徒县志》卷二·山叙:“雩山,在城东三十里,见《南史》。上有昭应庙,俗称东雩山,以别于汝山也,或传宋武帝祖陵在焉。”雩山,又名候山。《京口山水志》记曰:雩山“或云即候山陵,是宋武考妣所合葬。”。当地老百姓称之刘皇墓。据说因为在庙里祈雨很灵,所以才改“候山”为“雩山”山上的庙名为“雩山庙”。“雩”字,本意为“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
    首先去寻访刘裕父亲的帝陵刘皇墓,刘皇墓距今1600余年,位于谏壁街道月湖社区张家荡村东,东北为雩山,西距谏辛公路约300米。墓整体呈馒头状,平面呈圆形,直径约30米,高约三米,保存较为完好。据说由于平整土地,墩脚被挖去一段。我们看见了路边土堆下露出个大石,没有看出字迹,不知道是不是墓的什么建筑。
    据日出印象介绍,这个墓保存下来就是因为张家荡村的张姓村民早先就是守墓人,久而久之成为了一个村子,他们老张家世世代代守护着刘皇墓。爬上墓的封顶,上面绿油油的青菜长的正好,可以看出是圆形封土模样,据说有关方面曾经用洛阳铲勘探过,的确是墓葬,一直没有开挖,是不是希望将来考古技术更好再说?
    然后大家开始爬山,山上最多的是灌木丛,领队手持大剪刀一路披荆斩棘,剪去密密层层的灌木,许多树枝还是带刺的,人们手脚并用爬上了大雩山,有人手和鞋底让树枝上的刺给轧了,我看那树枝有点像是带刺的玫瑰花枝条,是不是春天的雩山会鲜花盛开? 沿着山脊我们想实地考察雩山整治改造的现状,和清代战壕遗址。由于灌木丛太密了,什么战壕也看不出来,只看见有白色的输水管道,一直铺设到山顶,猜测是用来喷水防火的?山上祈雨很灵曾经屡建屡毁的的雩王庙,早已于上世纪那个年代彻底没了踪迹。
    翻过山顶,走在大雩山通二雩山峰的山脊上,北边有半人高的密密匝匝的绿色人工植被七里香,估计这也是雩山改造工程之一。右侧可以看见远处山下的农田屋舍,路明显好多了,不久就爬上了二雩山的山头。大家继续沿着山路打算上第三个山头,这里沿途已经没有杂树和灌木丛,只有高大的竹林,突然面前低压铁丝网成为了拦路虎,俨然是不允许上山的。日出印象说,以前来没有铁丝网,山路是通的,如今只能沿着铁丝网前行,没有找到一个缺口,沿着低压电网就来到了山脚,一块牌子上书: 防止触电,注意安全,显然是禁止爬山的。走到山下村口,通山的路栏着,大喇叭循环播放防止山火,注意安全。
    雩山南坡脚下有个纪家村。从村口的墓碑上可以看出,纪姓先祖是明朝迁徙来到这里。大家寻访了纪家村里的雩山觉庵。庵里有三件宝,一个是记录清道光29年4月初六活动的一块古碑,一个是千年的乌龟形状的石头,还有一个是数百年的古银杏树。看来这是一座有历史的古庙。
    大家沿着纪家村柏油路往谏壁徒步,见路边一座大的沙石仓库,有大卡车往里面运沙子,联想雩山曾经有水泥厂,我们家有亲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在这山里干活。网上查到2008年的一篇文章说,雩山是石灰岩地貌,非常适合做水泥,所以80年代后大势开采。雩山上有一个喷泉,曾经终年流淌不歇。勘探专家说,并非只要有石灰岩就能形成喷泉,因此像雩山这样的喷泉在江南地区并不多见,喷泉于2007年左右彻底断流,当时人们对喷泉断流非常痛惜。一位李工勘察之后表示,虽然镇江地区不少山地都有石灰岩资源,但形成雩山喷泉的地质地貌条件还必须有其他一些特殊因素。这个喷泉是从山上下来的泉水,经过地下泉眼,压到了山下,遇到隔水层,无法前行,才向上冒的。从当地的情况分析,雩山喷泉停喷的主要原因还是开山采石造成的。当时现场考察发现,一些岩壁上还留有被采石劈开的裂隙和溶洞,上面的泉脉非常明显。镇江地质学会理事长邵国平2008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开山采石隔断了泉路,山泉自然无法再像过去一样流淌,更何况宕口切入地下几十米。再说雩山附近没有100-200米的深井,周围老百姓家的井渗出的仅仅是地表水,而泉水则是基岩水。可以肯定地讲,喷泉停喷与开山采石有很大的关系。他认为,如果从现在开始停止开采,当山水储满宕口,形成一定的水压,喷泉也有可能重现。雩山后来停止了开采,2008年专家希望喷泉重现的愿望,到现在也没有实现。就如镇江的三官塘,永远消失在自然的岁月里。
    谏壁曾经是一座县城,随着周围工业兴盛起来,现在隶属于镇江京口区,越来越热闹了。老街里还有不少历史悠久的老房子,曾经有我小时候的足迹,后来我不止一次又去寻访过。雩山脚下有座桥,叫燕舞桥,通桥的公路就叫燕舞路,是从那“到处莺歌燕舞”名句中而来的,路旁有一座高高的红砖烟囱,上书“工业学大庆”,它仿佛还在述说着雩山曾经热火朝天开发的历史故事。














    这个扬子网图是转发的2008年文章里的图,是说当时开发的宕口和喷泉刻下的纹路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2
    • 注册 2017-10-19
    •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07-9-30
    • 行业 政府行政
    •  

    通燕舞桥的路叫燕舞路??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0
    • 注册 2021-11-1
    •  

    现在山林群主还是日出吗




    • 来自 江苏省
    • 精华 6
    • 注册 2010-3-22
    • 行业 政府行政
    •  

    非常好的一个活动赞一个




     23  1/5  1  2  3  4  5  >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您目前是游客,本帖已被系统设置了自动关闭,不可回复!

    0/5000字

     
    < >
     

    Powered by Discuz! X 2 0.057989 s 清除 Cookies - 镇江网友之家 - 手机版
    论坛导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