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水在下 瓦漏在上
唐德宗因为藩镇割据,被撵的东跑西颠,苦不堪言。
陆贽(zhì)向唐德宗進言“仲虺(huǐ)赞扬成汤,不称其无过而称其改过;
吉甫歌颂周宣,不美其无阙而美其补阙。
是则圣贤······,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
其实无论是谁都会有过错,这一定是避免不了的。即使是聪明绝顶的人,智者千虑还必有一失,何况普通人。
问题是错误出现了怎么去面对,是文过饰非,还是知错修改。
仲虺(huǐ)和吉甫颂赞其王,并不是说他们没有过失,而是说过而改之,善莫大焉,不是以无过为贵。
如果有了过错而去一味的掩盖,甚至于不能让人指出来,那么这样的人才是可悲的,因为他已经活在假相中了。
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这样的话,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虽然能说会道,但是心不正。
屋漏在上,知之在下。屋里都是雨水,说明上面的瓦漏了,把漏补上是最好的办法。
有漏不补,光把地上的雨水弄没了,那么下一次还会漏水。
犹如止沸之道,不在扬汤,而在于釜底抽薪。
然而有些人不愿意承认错误,可能是觉的丢面子了。
其实真正有勇气面对错误,谁也不会轻视,相反,反而会让人佩服这个人很明智。
比如廉颇负荆请罪,反而得到蔺相如的尊敬,以及百姓的称赞。
谁都会犯错,关键是犯错后如何面对?
所以说,要以改过为能,而不是以无过为贵。
后来唐德宗听陆贽(zhì)之劝,诚心改过,并昭告天下,很多人都被感动了。
有错就改,利己利人,听上去是最最简单的道理,但是现实中很多人好象不愿意这样去做,甚至于一意孤行!
我也想不透,为什么会这样,难道就是因为情面的原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