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s.zhenjiang365.cn/bbsimg/smilies/10.gif)
![](http://fs.zhenjiang365.cn/bbsimg/smilies/10.gif)
简单的说,目前中国木材家具行业大量使用的胶黏剂,也就是用胶,都是甲醛类胶黏剂。其中,又属脲醛树脂使用的最多,占60-70%。脲醛树脂,望文生义,使用的是尿素和甲醛合成。在工艺方面,会使用过量甲醛以提高胶的性能,也就是胶中大量存在的游离甲醛的来源。现状如此,指望商家良心发现用胶环保,安全,实在是小概率事件。当然不排除这样商家的存在,那该如何分辨呢?
目前,最现实的途径,就只能从送检报告入手了。通过搜索引擎搜到的几个知名品牌的检验报告。
先来个大牌的得高的进口三层实木复合地板:不错,只有0.2mg/L
选出这几个比较知名的品牌,已经大致能看出三层实木复合和实木地板的甲醛释放量,确实低于强化复合地板。
基于以上几个品牌的检验报告,做一个笼统的归类:
1)实木和三层实木复合 0.1-0.2 mg/L
2)强化复合地板 0.4-0.6mg/L
当然,也找到几份马路品牌的强化复合地板,检验报告也号称0.2mg/L。由于检验机构资质显然不如国家级的 权威,就不予考虑了。
看起来,这些牌子其实也都在远远在国标E1的1.5mg/L的甲醛释放量以下。似乎关于地热地板环保性的讨论该到此结束了,只要选择符合国标的地板,就应该安全了。
如果真是这么简单的话,本龟也不用花那么多精力写这么多功课了。
让本龟弃而不舍追问下去的,是国标中甲醛释放量的测试条件。如果测试条件与地暖环境完全不相符,那么检验报告的价值就大打折扣。
果然,继续追查国标文件,就发现了巨大的猫腻。
商家就是利用现有国标的漏洞,再跟用户玩捉迷藏的游戏
首先了解一下现有的国标,才好继续挖掘下去。
根据GB18580-2001的标准,目前有三种方法测定甲醛释放量:(可直接用于室内E1的标准值)
1)穿孔萃取法 (<=9mg/100g)
2)干燥器法 (<=1.5mg/L)
3)气候箱法 (<=0.12mg/m3)
其中,最常用的是干燥器法。操作相对简单,成本比较低。而且由此方法测试的甲醛释放量看样子不是很多。
而公认更贴近于日常使用的气候箱法,倒是采用的不多。但是标准规定了仲裁时需采用气候箱法。
跳过若干细节,直接到干燥器法的测试条件上来。
“6.3.5、试样四边用不含甲醛的铝胶带密封,被测表面积为450cm2。密封于乙烯树脂袋中,放置在温度为(20±1)℃的恒温箱中至少1天。 ”
可以从这句话里看到了多少问题?
本龟从这一个条件中看到了三个问题。
1)样品四边被密封
2)恒温箱温度20度
3)地板本身没有被加热
看到了这里,本龟已经能感知到接下来会发现一些问题。
先不急,我们一样一样来检查。
疑点1)样品四边被密封
我们先重点考察一下强化复合地板的结构特性:(百度百科)
强化复合地板由四层结构组成。
第一层:耐磨层。主要由Al2O3(三氧化二铝)组成,有很强的耐磨性和硬度,一些由三聚氰胺组成的强化复合地板无法满足标准的要求。
第二层:装饰层。是一层经密胺树脂浸渍的纸张,纸上印刷有仿珍贵树种的木纹或其它图案。
第三层:基层。是中密度或高密度的层压板。经高温、高压处理,有一定的防潮、阻燃性能,基本材料是木质纤维。
第四层:平衡层。它是一层牛皮纸,有一定的强度和厚度,并浸以树脂,起到防潮防地板变形的作用。
图片无法显示
由于表层的氧化铝质地紧密,所以鲜有甲醛可以从表面被释放出来。
如果这算是个好消息的话,接下来就是坏消息了。地板不光只有表面,还有其他五个面。
随便往上一查,好么,侧面的甲醛释放量是表面的十几到几十倍。
捏着鼻子测喘气,国标你做到了!
当然依然会有厂商会说锁扣技术让地板结合的多么的紧密,或者说封了密封胶让甲醛无法无法逃脱。
对这样的说法,只要拿水泼就好了。如果地板连防水都做不到,就无从谈起防止甲醛释放。
所以,对于疑点1的结论就是检验结果,低估了甲醛释放量。
疑点2)恒温箱温度20度
疑点3)地板本身没有被加热
关于环境温度的影响,首先要了解甲醛的特性。
回顾一下上一篇介绍胶黏剂的文章:“甲醛释放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木材本身含有微量甲醛;胶黏剂中未参与反应的甲醛;热压过程中部分醚键断裂放出甲醛;人造板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湿、热、光等作用,交联固化的胶层老化降解放出甲醛。“
据此,在受热的情况下,对甲醛的含量会有双层影响:1)受热后,胶黏剂中本来处于稳定态的醚键发生断裂,会生成新的游离甲醛。2)游离甲醛会加速挥发
另外,再来重温一下常见的地热环境的温度,”地热工程验收时,如果地表面的温度在35~38℃,安装地板后,地板表面的温度在25~28℃左右,房间的温度平均在20~22℃。“ 也就是说在加热状况下,地板常见的工作温度介于25-38度之间。
回到国标的恒温箱的20度,通常地板在非加热状态下,会比环境温度低几度。结合上面地热环境的地板温度,可以得出结论,地热情况下的地板比国标测试环境下的地板温度要高10-20度。
所以综合考虑疑点2和疑点3,再次得出结论,地热状态下的甲醛释放量被低估。
由此,基本上可以定性国标测试的甲醛释放量一定会低于实际地热环境下的甲醛释放量。
至于,低估了多少呢?本龟进一步搜索了相关的研究论文。果然有所发现。
限于篇幅,就把结论贴在这里了。一张图片胜于千言万语。看到这样的曲线,本龟只想骂娘。
20度下0.3-0.6mg/L的地板,到了35度都毫无例外的超标!更不要提剩下的常温下就超标的地板。
这就是大多数不明就里,稀里糊涂买了所谓”地暖地板“的消费者正在亲身经历的危害。
另一边,却是无数商家拿着报告,宣传自己的地板多么的环保。
一篇不够?再来一篇用气候箱法对多层实木复合地板的研究
无论用哪种方法做的测试,在地热环境下的甲醛释放量都毫无例外的超标。
而某些劣质的品牌的甲醛释放量,在常温下已经超标,在地热环境下更是超标的惊人!超过国标20几倍!!
本龟写了这么多,不是要去砸谁的饭碗,或者造成恐慌。只是希望看到这些文章的人,能对自己所面对的危害有所意识,有所规避,有所防范。
地热地板的功课就写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