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印象
“太平”这个词一出,各位首先想到的是否跟我一样,脑子里只有唐朝的太平公主?
其实,这曾经是安徽的一个县。
工作原因,到那里呆了三天,记录一下粗浅的印象。
作为曾经的驴友,我对安徽,尤其是皖南地区有着深厚的感情。
用脚步去量过,用相机去看过,黄山去过两次,西递宏村去过两趟,走过绩溪,进过黄山风景区脚下大大小小的景点。
皖南,高高低低的山,深深浅浅的水,都是那样清丽与秀美。
徽州地区算得上是钟灵毓秀之地了。最早在秦朝就已经设有一级地方行政区划,到唐朝,黟、歙、休宁、婺源、祁门、绩溪同隶歙州,奠定了一州六县的定制格局。
完全真正意义上的徽州时代大约应该是从北宋徽宗年代开始的,当时正式把一州六县的歙州改为徽州,但是所辖六县没有变动,直至民国时期。
由此,徽州地区的政治文化格局维持变,长达近1200年之久,典型徽州文化渐渐兴盛繁荣。
1987年,国务院撤徽州地区,成立地级黄山市,辖有屯溪区、黄山区(原太平县、县级黄山市)、徽州区(原歙县岩寺区)、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并包括黄山风景区,直属省辖。
我所说的“太平”,就是曾经的太平县,现在的黄山区。
去的路上,风景自然是无比秀美,感叹下高速公路修路的不易!
这个高速枢纽,在蓝天白云下,触目可及的湿地与纵横交错的路网尽收眼底,让人惊叹于大自然本真的秀色与人类现代科技的威风。
进了黄山风景区,高速公路几乎是隧道连隧道,和平隧道→乌石隧道→汪王岭隧道……
而紫桐隧道是其中最长的一个。据说全场大约2500多米,反正是我经过的最长的一个公路隧道。
最不可理喻的是,那里的高速公路有一段竟然不封闭。
两车道的路上,车行着,赫然发现对面来车!
车道中间是粗粗重重的单黄线,我们习惯性以为是两车道之间不允许超车,没想到竟然是来回两条路的分割线!
我们这才理解,为什么那条高速上,每隔一段就有个 ![]()
这个标志。
这个地区称作黄山区已经几十年,之所以我还叫它太平,是因为当地百姓这么称呼。
小餐馆里问老板娘当地有什么特产,她侃侃而谈:我们太平……
抽空逛了下这个县城,不大,一不小心往前走出200米,人家说前面没店,郊区了。
城中心见到了这个建筑,貌似古迹。由于傍晚,小米拍摄,色彩失真,抱歉各位。
只是想,这个,是不是太平这个县城名字的由来,也或者是后人对太平名字的一种诠释?
太平城外有个大湖,叫做太平湖。我们乘车经过,处于没开发状态,自然秀美。
在车上拍的图片实在是局部,不好看。网上找来这个:
一桥飞架南北,说的也可以是这里的高速公路。
图上那个高速就是我们行过的G50,那红色的桥我们行车经过,很是壮观,配上周围的山水,感觉乘车比下车游览还要过瘾。
只缘身在此山中,大约应该是游客的感受,只有在空中,才能看到图上的这样完美一幕吧?
工作地点是在一个酒店,条件还是不错的。
黄山气温跟镇江相似,似乎因为空气洁净,太阳直接晒下来,紫外线照射比镇江更强一些。
所以以为黄山能避暑的同学,醒醒吧,

在那里呆在酒店里,直接不愿意出门啊。
晚上出来喝酒,小店里啤酒销量最大的是雪花啤酒。
我说镇江也是满街雪花啤酒,我们喝点当地的如何?
老板娘告诉我,当地啤酒是黄山牌,很少人喝,要喝就去地下室找找……
吓得我没敢点,换成燕京啤酒了。倒是当地的鱼,号称太平湖水产,白鱼、昂刺等,很是新鲜美味。
至于特产臭鲑鱼,我……根据名字和以前吃过的印象,自作主张就淘汰掉了……
——————————————
从镇江到太平,单趟车程4个小时出头一点,来回总共两天半,去掉一天路上的时间,工作时间是一天半。
那叫个累啊~~谁愿意去,我跟谁换~!
昨天中午到家,下午猛睡2小时,终于恢复。今天下午,去看看久违了的工地的情况。
[
本帖最后由 蒹葭 于 13-7-6 11:4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