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单车拾秋自10月28日始,11月2日、3日连续了三次。
在农村有句俗语:“秋后弯弯腰,胜过春天走一遭。”意思就是秋天农作物收割之后,人们要去捡拾遗落在田间地垄里的粮食。这种农家拾秋的好习惯,是对劳动成果的爱惜。
那时,学校一律放“农忙假”,一周或十天半个月的。既助种田父母缓解农村大忙“燃眉之急”,又让孩子们体验“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滋味。那时,家里颇穷,常年光脚。尽管拾秋时,庄稼茬戳脚,有时被田里碎玻璃划破,有时踩到蛇,但一听说放忙假,人人欢呼雀跃!
天才麻亮,大人们早就下田收割稻子了,临走前再三叮嘱家里的孩子们:别睡过头了,等会儿到田里拾稻穗,去迟就被人家拾光了!晨曦未露,田野开始喧腾了,家家户户的大人小孩,像赶集似的集中到田地里忙乎起来。镰刀的嚯嚯声,大人的说笑声,小孩的嬉闹声……奏响了一支秋收大忙的乐曲。
大人们收割到哪儿,我们就跟着捡拾到哪儿。一边捡拾着,一边拿眼瞄着别人篮里,比比谁拾得多。捡拾最多的便是威风凛凛的胜利者,挺让人羡慕。
拾秋有诀窍:要“低寻”。就是拾田里的东西时,要往低处的墒沟或低洼里寻找。
记得我第一次拾稻穗才几岁大,还没入学,在田头草泥塘边玩耍,忽见土坷垃里藏有很多稻穗。我立马将稻穗装进自己篮里。
拾秋,这活儿有苦有甜,有乐趣,有收获,更有劳动之快乐,还有浓浓的人情味。虽说过去数十年,但那情景却让我终生难忘。
近几年每到秋收时节,我总在骑行途中坚持拾几次秋,其乐无穷!
如农民在路旁的树林种的豇豆、扁豆藤长到树顶上结的豆角,在采收时无法將其收下来,就放弃不收了。我带上鱼杆,在杆头绑一个勾子,就能将三米以上的豆角采摘来。拾秋所拾的并非是单纯的实物,更多的是对被种植人遗弃的成熟的果实的尊重!是在采摘时的全身运动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