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7 11:07发布于上海上观新闻官方账号
5月10日,江苏一地发生一起渣土车与大巴相撞事故,大巴上一名五年级小学生不幸遇难。
官方通报初步查明,事发前大巴与渣土车均在直行车道,大巴由北向南通过路口时,直行信号灯因故障不亮,司机未仔细观察路口情况,以30多公里时速通过,此时渣土车从西向东以50多公里时速直行,撞到大巴右前部。
事故责任具体的深入调查,还在继续。但至关重要的交通信号灯,为何发生故障后未得到及时修理?这成为了公众对于这一事件的追问之一。
这一现象并非孤例,在报道评论区,全国多位不同地区的读者留言,提及自己所在城市也曾出现交通信号灯故障数日未被及时修理的情况。此外,记者调查多个城市了解到,交通信号灯的维护保养,交警部门多委托第三方公司承担。
事故发生后第三天,记者曾致电当地12345市民热线,询问交通信号灯报修的上级主管部门。接线员告知“如果需要报修,我们可以帮助登记并立即报送相关部门。”一周后,12345打来了回访电话,转达交警部门的回复:“将加强信号灯的管理。”
“信号灯也是电子产品,放在户外风吹日晒,出现一些问题也很常见。”上海专职负责交通信号故障检修的总调度介绍,他每天能收到几十条甚至一百多条关于信号灯的报修信息。每到台风天或者是下暴雨的时候,报修电话数量也会增加。
避免交通信号灯出现长时间故障的办法之一,就是加强日常巡逻。根据这位调度指挥介绍,仅黄浦区内,就有3家先后中标的交通信号灯运维单位,近百名维修人员专职负责区内交通信号灯正常运行。
“我给他们(运维团队)日常就派发了巡逻任务和指标,每天必须发现上报信号灯出现的故障问题,哪怕没有大故障,信号灯不够亮了、被绿化遮挡了,这些小问题也算。另外,如果他们维修不够及时,我们也会有多种手段追责,小到经济赔偿,大到中止交警队和他们的工程合同。但到现在也没出过什么大的事情,因为中标的维修企业也都是熟手了,对每个信号灯情况都挺熟悉的。”这位负责人介绍。
记者查阅事发路段的交通信号灯养护合同,其中提到售后服务所需硬件设施,“巡查专用工具车2部,移动信号灯不少于2台,乙方应每日安排工人进行安全巡视,每两周将所有维护设施检查一遍,并进行书面登记备查”。此外,专职巡查及专职检修人员常年不应少于10人,应急抢修备用人员不得少于5人。
这份养护服务购买合同中的追责规定也是清晰的:“若乙方(维修方)不能按上述要求完成修复工作,发现第一次按照1000元标准向甲方支付违约金,发现第二次按照 2000元标准向甲方支付违约金,发现三次及以上的每次按照 3000 元标准向甲方支付违约金。一年内累计发生三次维护不到位情况被抽查发现的,甲方有权终止合同”。
记者在一份2020年江苏某县公安局采购交通信号灯维修养护项目的中标公告中看到,“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由维保单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因不规范操作,造成人员伤亡或者社会负面影响的,扣除维保费2000元/次。”
按照202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条“交通信号灯等交通设施损毁、灭失的,道路交通设施的养护部门或者管理部门应当设置警示标志并及时修复。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现前款情况,危及交通安全,尚未设置警示标志的,应当及时采取安全措施,疏导交通,并通知道路、交通设施的养护部门或者管理部门。”
但是上述各城市的报修人均提到,他们在现场报修交通信号灯时,未看到有交警在场指挥交通,也没有设置任何风险警示牌。“路上的车辆只能慢慢试探性过马路。”一位采访对象描述。
有不少网友在事故发生后还提出,如今交通信号灯联网已越来越普遍,是否能通过远程更快发现并解决信号灯故障?